ty8天游在线注册地址-官网

ty8天游在线注册地址

“雾里看花”的文化产业指数

发布者: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3-07-22

文化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一种

去年11月,深交所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捷足先登,联合发布了“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今年3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了上证文化产业指数和中证文化产业指数。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资本市场接连发布3条文化产业指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热切关注。与此同时,国家级相关机构和各地政府也在推出文化产业指数,使得“指数热”成为文化产业的又一个热门词语。

如何看文化产业指数,它们的用意和功能何在,又能否促进文化产业市场的投资和消费?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业内专家。

证券指数是部分市场的晴雨表

在具体的选择方法上,4个指数也有所不同。据公开数据显示,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剔除了部分文化设备生产及销售类文化公司,由沪深A股市场93只文化产业股票中选取的50只股票构成。在这50个样本中,旅游、创意设计、出版印刷发行3个子行业个股数最多,分别为11只、10只和7只。就个股而言,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同仁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中国国旅、中青旅等。

这十大权重股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业内争议――按照最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旅行社被剔除出文化产业分类中,中国国旅、中青旅等旅游股也就不再是“文化产业股”。而同仁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等作为“特色中药”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子行业,成为文化产业股。另外,传统文化行业的影视制作、演艺类企业也在权重股列表中缺席,这一甄选标准引发业界对于这一指数的争议,认为其“能否称为文化产业指数”。

据悉,上证文化产业指数在样本股的选取上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属于新标准体系中的包括文化用品和文化专用设备生产的公司纳入文化产业主题。最终上证文化产业指数选择了26只股票作为样本股。

中证文化产业指数则首先将样本空间中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在后20%的股票剔除。其次,剩余股票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最后,由文化产业主题股票中过去一年日均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构成中证文化产业指数样本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28日,上证与中证文化产业指数总市值分别为2054亿元和3849亿元,占沪市A股和全部A股总市值的1.2%和1.6%。在样本股的选择上,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剔除了部分文化设备生产及销售企业,增加了创意设计、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上证和中证文化产业指数样本股的选取范围则完全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范围包括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专用设备生产公司等行业,并对个股设置了10%的权重上限。而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对成份股设置5%权重上限,以2009年6月30日为基日,1000点为基点。

“文化产业指数关键看它是什么用意。华侨城OCT指数中旅游、文化遗产类权重较大,这只是它的选样和评价方式,没必要大惊小怪。”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上市公司内容披露有严格的监控和流程,其股本的经营情况应是真实可信的,剩余的投资人自己会进行信息抉择。

上海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黄昌勇近期也关注了上海资本市场文化指数的披露。“证券指数跟市场中的产业指数应区别对待。”黄昌勇说道,它并不是针对全产业的调查指数,而是针对特定对象,即在其证交所上市的文化公司的一种数据监控,同时也可以视作证交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一种服务,推出的目的也很明确,希望上市企业能够引起更多投资人的关注。同时,其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即资本市场的文化股票买卖者、有可能对相关企业感兴趣的投资者。“资本市场做文化指数是有一定意义的,毕竟社会资金现在进入文化企业投资还不是很顺畅,而资本市场也许就是他们进入的方式之一,对那些板块中特定的上市公司应该会起一定的提携作用。”

“几只文化产业指数会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尽管直接影响的可能有一部分是功利的股票投资者,但至少资本市场的指数最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有没有人买股票代表企业经营得成不成功。“股票买卖反映市场最客观的心理,尽管带有投机性,但仍是市场的晴雨表,同时因为其数据较客观真实,国际资本也会加以关注,证交所做这种事情是有意义的。”

大多产业指数并不能指路

除去资本市场的相关指数,以及可能陆续出炉的文化产业指数基金等资本工具衍生品,普通市场中的文化指数也在近几年纷纷出炉,指数的撰写大军中,地方政府是主力。《上海城市创意指数》于2006年率先出台,成为国内首个城市创意产业指标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科技研发水平、文化消费及环境、人力资源及社会环境。在此之后,一些文化较发达城市纷纷出台自己的文化指数,由一些中介学术机构所作的指数,如“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国城市创意指数”因其比较功能,更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哪家指数最可信?又能够引导多少文化产业的投资和消费?陈少峰表示,现在各地政府在出台一些文化发展总指数,作为政府文化服务和公示的一种,这是对当地文化发展情况的基础总结。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出于拉动投资的考虑,出台一些本地指数,但投资人、消费者是否相信则取决于市场。“所谓指数只是一种对产业的评价方式,作为投资人、消费者的一种参考和知情权。目前还没看到哪个指数具有足够的权威性,能够直接拉动文化产业的投资和消费的。”陈少峰说。

“文化产业繁荣的根本在于微观层面众多企业能够壮大,并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培育稳定的消费市场,目前看来文化产业这几步都还没完成,甚至连产业的数据统计都还没做好。”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说,所以各种文化指数对于当下文化产业的投资、消费能有多少引领作用还看不出来。

“现在试图做文化指数的研究机构很多,但数据基础普遍不行。”张晓明分析,就官方统计数据而言,我国在文化领域长期缺乏产业统计,只有事业统计,文化产业发布年报的制度也尚未完善。“而文化市场还不开放,大量文化数据或不公开、或保密,民间统计数据也很难具有权威性。”

指数繁荣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陈少峰认为,其实产业指数的主力军不应是政府、企业,而应当由行业里的第三方即一些中介监测机构来运作,这样能够保持客观公正性。只要拥有对行业足够了解的专家队伍,指数做到精确可信。

张晓明表示,目前社科院出的《文化产业蓝皮书》还只能取材于国家统计局出示的统计数据,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覆盖全国、各个行业的统计指数,要求民营公司或中介机构来完成这一工作很困难。“不管民间的各种指数覆盖面全不全,能否引导消费投资,文化产业需要更多的指数体系出现。”张晓明说,成熟的市场环境不可能只有一种指数的声音,相比较而言,当下的文化中介组织太少,针对文化产业的社会统计还太少。“一个成熟社会不能只有政府一家来提供信息,信息应当是社会公众都能拿到的,至于对信息如何分析、哪家信息可靠可信,这属于市场选择的范畴。”张晓明认为,一个产业的数据信息足够多,向社会放开普及,公众能够接受,并有一批拥有专业职能的中介服务机构对产业进行持续的监测监控,这才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Baidu
sogou